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正是因为飞行机器的可靠性一直没有太让大唐朝廷满意,所以,此时大唐朝廷负责传递重要消息的途径,主要是铁路系统,这比之前骑马传递消息要快捷不少,而在没有修通铁路的地方,那就只能继续用马匹传递消息了。
火车的速度和可持续性都要比马匹高,所以,自从大唐朝廷的驿站系统有了铁路的帮忙,效率已经极大的提高了,传达朝廷重要消息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倍,驿站人员的工作辛苦程度也大大的降低,都记着李安的好。
但自古以来,凡是重要的信息,都是马换人不换,也就是说,送信的人要不停的赶路,不停的换马,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如此,速度倒也比火车慢不了太多,这就是说,火车运用之后,送信的速度提高了几倍而已,根据情况的不同,提高的倍数也是不同的。
这提高的速度,对于整个大唐朝廷的驿站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朝廷上下都非常的满意,就连皇帝都非常的高兴,而这对于李安来说,提高的倍数还是太少了一些,一点也不能让李安满意。
而当李安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李隆基首先想到的便是飞机这个大家伙,毕竟,他已经见识过这个庞然大物了,只是可靠性不太好,还摔死过不少人,所以,皇帝的心里总有些心有余悸。
李安就知道皇帝会是这个反应,嘴角微微一笑,开口说道:“陛下猜错了,飞行的机器就算飞的再快,那也要好久才能抵达洛阳,太慢了,实在是太慢了,要更快一些才行。”
“哦,爱卿还能造出更快的东西。”
皇帝果然非常感兴趣,若真的能造出大大增加通信速度的东西,那样一来,大唐帝国的行政效率就可以极大的提高了,各地的官员就再也不同亲自跑到长安城来汇报自己的执政情况了,各地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让朝廷得知。
李安看到旁边的桌案上有一杯茶,开口说道:“陛下,微臣要发明的东西,只需要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把陛下的旨意传到洛阳城,当然,若是有可能的话,还有更厉害的,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洛阳城。”
“什么,一盏茶的功夫,一眨眼的功夫,朕只要一眨眼,洛阳城的人就能知道朕的旨意,这也太神奇了,爱卿真的能造出如此神奇之物。”
李隆基虽然是一国之君,可听到如此让人震惊的话,他还是显得有些失态了,若不是他了解李安,估计早把李安当成疯子给拉出去打死了。
之前发明的很多好东西,已经让皇帝对李安充满了信任,他相信李安绝对不会随口乱说,既然李安把这话给说出来了,那就一定是真的,这么多年来,李安还真的就没有让他失望过,每一次夸下海口之后,李安都非常神奇的完成了任务。
正因为有了之前的很多例子,所以,尽管李安说出的话让李隆基不敢相信,但他又不得不相信,而这样的神器一旦真的发明出来,对于大唐帝国意味着什么,他不可能不清楚,这简直可以把大唐帝国的行政效率提高上百倍,简直可怕的吓人。
见皇帝如此模样,李安笑了笑,恭敬道:“微臣岂敢欺瞒陛下,为了提高我大唐的行政效率,便于陛下统治四方,就算有再大的困难,微臣也会竭尽全力把这样的神器研发出来。”
既然已经把这个构想说出来了,李安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神奇的装备给研发出来。
而李安所说的神器,不过就是后世的电报机和电话罢了,这两样东西对于后世来说,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玩意儿,而一旦将它们弄到大唐这个时代,那就是足以让所有人震惊的神器了。
“好好好,爱卿若能研发出如此厉害的机器,对于大唐将至关重要,爱卿大约多久能研发出来。”
李隆基非常关心的问道。
李安想了一下,回答道:“陛下,研发这样的机器颇为不易,而且,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一年半载的话,应该会有成果的,总之,微臣一定会拼尽全力。”
“好,太好了,爱卿真是我大唐的栋梁之才,对了,这样的机器是什么模样的,大约有多大的个头,是否有草图啊!”
李隆基想要一睹为快,开口问道。
李安并没有带草图,开口道:“陛下,这样的机器造出来会是什么模样,微臣自己也不能十分的肯定,不过,只要最终完成,应该不会很大,大约与这食盒差不多吧!”
说完指着旁边放着的食盒,这是杨玉环刚刚送过来的,里面有李隆基最爱吃的小点心。
“才这么大一点,不会是一只鸟的形状吧!”
李隆基开口猜测道。
李安笑了笑,开口道:“陛下说笑了,鸟儿就算飞的再快,也不可能在一眨眼的功夫把消息送到洛阳城,微臣要发明的机器,不用有丝毫的移动,只需要轻轻的敲打几下,洛阳城那边就知晓了。”
说着,李安大胆的走到食盒的位置,将手指放在食盒的盖子上,轻轻的敲打了几下。
李隆基并不怪罪,高兴的说道:“若真的能发明出来,那就太好了,爱卿全力全做,有什么需要,只管告诉朕,对了,这里有一些糕点,是贵妃亲手做的,带回去尝尝吧!”
“贵妃是做给陛下的,微臣岂敢。”
李安觉得有些不妥,开口拒绝道。
“无妨,贵妃也很看中你,若是知晓这些点心让你吃了,也一定会很高兴的,就收下吧!”
既然李隆基真心相送,李安只好收下。
随后,众多跟随李安南下的武将和官员,全部都进入大殿,而皇帝也当场宣布了给他们的赏赐,好多官员因为功劳而获得升迁,得到的赏赐就更多了。
李安一行人返回长安城,这个消息自然是引起了轰动的,在返回之前的几天开始,长安城的报刊,都头版头条的报道李安和麾下官员的先进事迹,直到李安返回之后,这种报道仍旧没有停下的意思,简直就是霸版了。
而京城的贵族和大官们,也全都非常关心李安的返回,在李安返回京城的当天,就有一大群的人跑去李安的住处送礼,就差没把李安别院的门槛给踏破了。
对于这些送礼的人,李安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照单全收,因为别的贵族都是这么做的,李安也不能免俗,万一把自己搞的太清高了,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麻烦。
当然,收礼并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做,李安府邸的下人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了,而李安自己只需要偶尔看一看账本,看看什么人送了什么礼物,这个礼物有多贵重就可以了。
送礼的人是朋友,而不送礼的人也同样的是朋友,李安不会因为有的穷官不送礼而刻意去针对他,也没有这个闲心。
要说李安的主要任务是搞科研,并不去过问官场上的事情,也没有整别的官员的权力,可李安太厉害了,与皇帝的关系太近,是整个大唐最为特殊的一个人物,所以,尽管李安没有对这些官吏的生杀大权,他们也不敢得罪李安,更不敢不去送礼。
官员和贵族会按照自己的地位和富裕程度给李安送礼,有的人送的礼物很贵重,也有人送的礼物不太值钱,而李安要早已交代仆人,要根据送礼的不同,给予一定的回礼,不能让这些送礼的人太亏了。
回礼自然不能与送礼的物品一样了,都是些对于李安来说很不值钱,但对于外人却很重要的东西,比如镜子这种东西,是很廉价的,但市面上的价格却很高,李安就把镜子当作是回礼的物品了。
送礼少的就给一个很普通的小镜子,而送的比较多喝好的,那就送一个大一些的,用金丝楠木做边框的高档镜子,以体现送礼人的地位是与众不同的。
当然,若是遇到地位特别高的人,李安还会特意为他们定制回礼,也就是独一份的回礼。
比如,杨国忠,齐王,赵王,杨玉柔等等这些家伙,他们也派遣管家去李安的府邸送礼了,送的也都是名贵的物品,有古玩字画,也有个头很大的鹿角,千年的人参,拳头大的宝石,总之,各种礼物应有尽有,而李安能够送给他们的,无非就是镜子或者各种有趣的玻璃球了。
这些东西都是很廉价的,但是市面上还真的很难买得到,若是进行私人订制,那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比如,中间镶嵌物品的玻璃球,既可以镶嵌动物和物品,同时,也可以镶嵌写有文字和图案的纸张,甚至还可以把立体汉字镶嵌在玻璃球之中,如此,必然非常的美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所以,对于不同的大人物,李安的回礼有不尽相同,比如给杨国忠的回礼是一个巴掌大的玻璃球,里面镶嵌了一匹白玉雕刻的奔跑骏马,骏马的四周还镶嵌了黄玉雕刻的马到成功四个大字,马儿与汉字清晰可见,看却无法触摸的到,非常具有意境。
而送给杨玉柔这等女流之辈的礼物,那就不能是骏马和雄鹰这等代表阳光的物件了,而应该选择牡丹花等花草类的小物件,当然,也必须是玉石雕刻的才行,用黄玉可以雕刻花朵,而绿色的玉石则可以雕刻叶子,然后再配有黑色玉石雕刻的委婉诗词,甚至在花朵的上空雕刻两只蝴蝶,如此,便是完美了。
玻璃球越大,里面的物件越多,制作起来的难度就越大,当然,制作完全之后的工艺品就越是珍惜,成本就越高。
不过,就算成本高一些,对于李安来说,也远不如这些土豪送给自己的礼物值钱,玻璃在李安的眼里,就是一个很不值钱的玩意儿。
送礼给李安的人,李安要回礼,而有些人就算不送礼,李安也是要送礼的,比如,特别重要的人,诸如皇帝和诸王。
对于玻璃球镶嵌各种物品,李安已经研究的很成熟了,而且,制造出来的工艺品是越来越精美和复杂了,但为了保持稀有性,卖到市面上的玻璃球,一般很少镶嵌复杂的物品,能放入一个小虫子就不错了,而且,个头一般也比较小,有鸡蛋大小的玻璃球就已经算是很大的了。
可如此小型的玻璃球,必然无法承载复杂的各种物件,所以,很多精美复杂的玻璃球,体积至少要有碗口那么大,这样才能容纳足够多的镶嵌物,才能体现这种奢侈品的价值。
自从发明这种大型玻璃球以来,李安制造的超过碗口大小的玻璃球,总计也不超过一百个,每一个都是精品,而且,越往后做出来的越是复杂和美观。
当然,最初的技术是李安的,但后面制作的越来越复杂,这就是工匠师傅的功劳了,他们在李安的悉心指导下,一点点的去摸索,从而能做出更大更复杂的玻璃球,让李安都大吃一惊。
在大明宫的后花园,闲来无事的杨家姐妹,坐在一起随意的闲聊,这是她们的日常生活,皇宫都快成了她们杨家姐妹的私人花园了,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妹妹啊!姊姊最近得了一个有趣的宝贝,今日带来给你瞧瞧。”
杨玉柔拿出一个紫檀木做的小方盒子,然后小心翼翼的打开,里面是一个精美的玻璃球。
玻璃球倒也不稀奇,可个头这么大,内部结构如此复杂和精密的,却是市面上见不到的宝贝。
“一朵白色的芍药,倒是挺别致的,绿叶衬托的也很好,上面还有一只采蜜的蜜蜂,这蜜蜂不是玉石做的,是真的蜜蜂,还有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全都是用上号的翠玉雕刻的。”
杨玉环将玻璃球拿在手里,满眼兴奋的欣赏,并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