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重生电子帝国最新章节!
(ps:由于之前第586和第587章重复,已经联系编辑把587章删除。为了补偿已经订阅的大大们,特意把上一章第597章以免费章节的形式发在作品相关上了。所以大家可以先去作品相关上看597章,不然可能会感觉情节不连贯!)
北-京方面当初之所以在《联合声明》的附件中对港英政府每年的卖地面积进行严格的限定,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止英国人最后时刻破罐子破摔,疯狂从香港身上揩油。
但如果真的是有利于香港长期发展的规划,内地方面肯定还是愿意接受的,毕竟作为继任者它更需要维持香港的繁荣来稳定人心!
“城叔,当初在成立天水围电子产业园时,我曾经向内地中央的有关领导提出过,希望把产业园所需的用地作为每年50公顷卖地指标之外的特例进行对待!当时北-京方面并没有直接反对,但由于我当初急于推动天水围产业园的开发,以及港府方面对这个提议的态度也不很积极,所以最后还是没有节外生枝!
其实内地方面之所以对每年的卖地指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最主要的担忧在于北京的中央领导人们,不相信英国人会把卖地所得资金用在香港的实处!而港督阁下华而不实的新机场计划,显然正在让这种担忧变成现实!
香港问题的角力一直是中英两国政府在互掰手腕,而真正涉及切身利益的却是六百万香港市民却仿佛置身事外!我认为这非常不利于香港未来的长期繁荣稳定!
比如当初谈判时制定每年50公顷这个卖地指标,显然没有咨询过香港地产界——这一对香港土地供求走势最为清楚的团体。如果香港地产界能够有机会发声,那么现在土地紧张的局面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觉得,应该有代表香港民-意的声音出来进行呐喊!英国人即将离开,它没有义务对香港的未来负责;而内地政府还没有开始接手,它对香港的实际情况更加陌生!在这种时候,香港需要一些有识之士站出来承担责任,而最有资格承担这一重任的无疑是香港的精英阶层!
如果城叔您能联合香港地产界,摆出一个充分的理由,制定一套完善的全盘计划,我相信说服北-京放开对卖地指标的限制是完全可能的!内地方面如果担心卖地的收入会被滥用,那么我们就提前规划好这些额外收入的用途。
比如拿来建设廉租公屋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收揽民心的项目无论是中英双方都没理由坚决反对!特别是北-京方面作为不久之后的继任者,更需要收揽人心来确保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李轩笑呵呵的给出解决方案。
李嘉城皱了皱眉,别看李轩嘴说的很轻松,但在他看来卖地问题,实际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因为卖地收入是港英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而财政大权又是港府维持香港统治的基础。内地方面就是想通过限制卖地数量,来给港府的财政收入套上一个紧箍咒,从而限制港英政府在过渡期所能发挥的能量!
比如像这次的玫瑰园计划,港府发现以自己现有的财政收入,似乎难以支撑新机场的巨大投资。而如果没有卖地数量的限制,那么港督阁下完全可以来一次土地大拍卖,从而用九七年之前的财政预算,就支撑起整个玫瑰园计划,而无需因为工程可能跨九七的原因受到北京方面的掣肘!
所以让内地方面同意在土地指标上让步的前提,是不能增加港府手里的财政实力,必须为这部分计划外的钱找一个,让内地的中央政府能认可的用途花出去!这实际上等于变相相剥夺了现在港府的一部分财政独立权,对英方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小的让步!
李嘉城并不觉得自己联合香港地产界,就能轻易的让中英双方在各自的核心利益上让步。全香港真正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人,也只有李轩这个地下沙皇!没错,现在的香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李轩和东方集团以及取代汇丰成为了香港新的地下沙皇。
汇丰之所以能有“香港地下沙皇”的美誉,在于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了香港的金融业。而随着九七临近,汇丰一方面大举投资海外,另一方面则不断弱化自己作为香港影子央行的地位。
这让香港渣打银行和佳华银行看到了可乘之机,在汇丰逐渐收缩在港业务,甚至把总部都要迁移到伦敦的背景下,李轩开始不断扩张自己在香港金融领域的影响力。经过最近一轮的迅速扩张之后,香港渣打和佳华银行的整体实力,已经能与汇丰以及旗下的恒生银行斗个旗鼓相当!
而且与只专注于金融业的汇丰不同,李轩对香港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比如除了不断渗透香港经济的命脉——金融业之外,李轩对香港舆论的控制同样十分恐怖!正是通过亚视集团旗下的一台三刊——亚视、《明报》、《信报》、《天天日报》,李轩和东方集团才能不断的就引导香港舆论的风潮,以代表香港民意的借口,游走在中英两国角力的钢丝绳上!
就像这次的土地指标,也只有李轩才有可能不动声色的调动起整个香港的舆论,来迫使中英两方同时让步。李嘉城有理由相信东方集团其实早已经设计好了整个计划,而之前钟思远在亚视上发声,很可能就是整个行动的开端。
李轩之所以向他开口说出这个提议,应该是希望香港地产界能够成为,配合他整个计划的一颗关键棋子。至于所谓的由自己出面来联合整个香港地产界,在李嘉诚看来只不过是看中了,长实集团已经成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华资地产集团的地位而已!
李嘉城想到这里,眉宇间的皱纹无疑更深了,脑子里开始飞快的考虑这件事对自己和长实公司的利弊。别看东方集团没有涉足香港地产业,但实际上李轩对香港地产界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之前的从怡和集团手里抢夺置地公司一役,表面上看东方集团是当了一回活雷锋,出力最多而收获最少。但实际上许多隐含利益,并不是单单看表面就能够清楚的。在此之前,香港渣打和佳华银行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靠的是东方集团对新崛起的香港电子业的巨大影响力。
但实际上一直以来,与香港银行业关系最密切的其实是香港地产业。香港地价奇高,一个楼盘或者一栋写字楼的开发成本动辄上亿,地产公司不可能都用自有资金来运转,银行信贷才是支撑香港地产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八二年香港地产业崩盘后,最先被波及的就是银行业。多家银行陷入危机的直接原因,都是投入地产业的巨额信贷发生了坏账。
而李轩由于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进入地产业争食,所以东方集团与香港地产业的关系也就有些疏离,这从某种程度上其实阻碍了香港渣打和佳华银行的发展。而在收购置地公司的行动之后,整个香港地产圈为止震动。
先不说一起参与行动的霍家、许家、郭家、林家,立刻都成了东方集团的坚实盟友。李轩入手的大量股权在后续的减持中,其他几家为了筹集资金消化李轩释放出的这些股票,就几乎与整个香港地产圈都发生了交易。
香港地产圈说大还真不大,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前一刻还在为了竞标a地块而斗得你死我活,转过身就又可能因为b地块而组成联合财团。李轩主导的收购置地公司行动,虽没有让东方集团转型进军地产业,却也让东方集团深化了与香港地产圈的关系。其中受益最大的自然就是香港渣打和佳华银行,要知道从八四年之后,香港地产业就再次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
当然,东方集团对香港地产圈的影响也绝不仅仅只是信贷融资的掌控上,实际上东方集团及其直接和间接关联方所所拥有的强大购买力,几乎影响到了香港的方方面面。
以沙田周边地区的地产业为例,因为东方研究院的香港研究中心坐落于香港中文大学的隔壁,以至于几千名平均年薪超过20万港币的工程师,把安家的首选都瞄准了上班更近的沙田周边地区,而不是九龙和港岛的市中心。这直接导致了沙田地区的房价连年猛涨,已经快与市区的房价齐平!
由于内地去年的政-局动荡,使得香港出现了八四年之后最严重的信心危机,全港房价在几个月之内平均跌去了近三成。与中大隔海相望的马鞍山的一个海景楼盘,由于开发商现金流出现危机,被迫低价甩卖。但在全港楼市大跌的情况下,购房者寥寥无几。
结果不差钱的东方研究院工程师们,一星期内就组团吃下了两栋二十五层楼,共计150套的海景房。要知道这个海景楼盘全部都是超过1000呎的大户型,即使打折后每呎均价也需要1200港元。
而随后出手的东方研究院更是豪气,直接用3.3亿港币的现金,收购了剩余四栋共计300套的住宅楼,用以充当部分员工的新宿舍。而整个楼盘的名称,也直接被改为了东方之家。原本那个破产的地产商,转眼间就解除了危机,虽然没有赚钱,但至少逃过了一劫!
可以说就算李嘉城和长实集团不出头,李轩自己同样有能力把香港地产业组织起来为他所用!实际上以李嘉城一惯的经营风格,他更喜欢闷声发财,而不是去充当这种出位的领头人角色。
但他现在却不得不考虑,如果自己选择在一旁看戏,万一李轩的计划成功,那么长实公司很可能被排斥在香港地产业新一轮变局的游戏圈之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