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鉴宝秘术最新章节!
老人说起娃结婚的事儿,那简直就是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一下就收不住了。
“对不起对不起,你看看我,又当是在工地上了,说了这么多废话。”
正说着,老人好像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情绪有点太激动了,话说得也有些太多了,人家张天元又不是民政部的,听你这些事儿干嘛啊。
“大叔,我知道铜柱县有个皮影乡,小时候奶奶经常抱我去看皮影戏,不过我那个时候特别胆小,看到突然出现的人影,就给吓哭了。你就是皮影乡的人吧?”
“对对对,不过现在不叫皮影乡了,改叫皮影镇了,不过差不多都一样,还弄了个皮影研究中心,不过真得没多大用处,现在电影电视那么发达,又有谁还看皮影啊。”老人说这番话的时候,心中透着强烈的无奈和感慨。
但这事儿,张天元也没辙,其实就跟秦腔这种艺术形式一样,年轻人中喜欢看的并不多,除非是从小就培养的,可即便如此,长大之后,还是会被影视剧拉走一大部分。
秦腔、皮影都是民粹不假,然而过时了就是过时了,现在应该想办法的是如何将这些东西在博物馆里珍藏起来,最起码可以留给后世,而不是妄想让其焕发新的生命,那毕竟太难了。
`` 而且也不现实。
张天元就准备在博物馆里面设置几个播放室,包括皮影戏、木偶戏等等,这也算是活生生的古董啊。只不过是属于文化遗产,就算不能大肆传播。但在博物馆里头,让游客尝尝鲜。看看热闹,回忆一下历史,那感觉应该是相当不错的,而且还能招揽不少客人。
他看了看那些皮影,突然间眼睛猛地亮了起来,本以为这些皮影最多就是建国以后传下来的,就算制作再精美,也算不上古董,可是用鉴字诀查看之后。他却惊讶的发现,这这些皮影的龙相真得是十分丰富,从汉朝到建国后竟然都有。
这皮子可比纸张容易保存多了,只是张天元还是没想到,竟然可以把汉代的东西保存到如今,这也有点太令人惊讶了。
就这两箱子东西,估计完全可以列出一个皮影的历史了,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发了。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帝都人都叫它“驴皮影”。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牛皮、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这个老人拿来的皮影,应该是陕州皮影。
其实关于陕州皮影,在武帝之前还有个故事。
相传汉文帝时代,太子刘启出生后啼哭不止,整皇宫为此苦恼不堪。一次,一个宫女偶然发现年幼的太子盯着窗外树叶投在地上的影子出神,忘记了啼哭,并高兴的手舞足蹈。于是,宫女们用树叶剪成各种人形,动物的道具,用灯光投影在白布上哄逗太子开心。由于树叶很快就会干枯,保存时间太短,后来宫女们发现用牛皮做成的道具韧性好,易保存,易收藏,皮影由此而生。
当然,不管是汉武帝见李夫人,还是汉文帝悦太子启,这都是一种民间传说,表明了皮影是自汉代开始就存在的。
而这个老人家的皮影之中就有汉代的皮影,也算是物证了。这东西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张天元不想去深究,他现在只想将这东西快点弄到自己的博物馆里面去,然后让世人都知道,咱们国家还有这么辉煌的一门文化艺术。
即便如今没落了,可总归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一定要记住。
“张老师,其实以前也有人拿皮影来找我,问我收不收。可您知道,这种东西除非是特别感兴趣的人,否则的话不会有人愿意收藏的,所以我也就没有收。我也是因为张老师您办了个博物馆,心里头就想了,博物馆毕竟跟私人收藏不一样,有些可能私人收藏无法升值的东西,放到博物馆里头却是无价之宝,比如这些皮影,所以我就干脆给他们乡的乡长打了个电话,问问他们那边有没有愿意出售皮影的……”
李总见张天元非常喜欢这皮影,心中松了口气,才把这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说。其实他以前就跟皮影乡的乡长认识,被烦得不行啊,这一回也算是一举两得了,既解决了皮影乡的问题,又帮了张天元,总算是没办错事儿。
“老人家,你们乡这样的皮影多吗?”张天元想了想,既然决定要收,那这一次干脆就收个够,最起码要弄出一个专门的皮影戏展馆来,这东西,连故宫博物院都没有的!这就叫特色!
别以为这是没落的艺术就赚不来钱了,其实未必然,虽说大规模推广难度比较大,可是如果只是小规模的展览的话,那游客们肯定会抱着好奇心去的。
这就好比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偶尔吃吃小葱拌豆腐,那也是绝对的人间美味啊。
更何况皮影戏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有些人还真就好这一口。
“有啊,怎么没有,多着呢。我们乡原来就是咱陕州最大的皮影戏基地,清朝那会儿,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老人说得是兴致勃勃。
“不仅如此呢,那个时候,咱陕州的皮影戏班子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帝都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哎呀,听祖上讲,咱陕州皮影当时在帝都,那也算是声名鹊起了。”
“哈哈哈,这么厉害啊,没想到这艺术就这么没落了。”李总叹了口气道。
“其实皮影戏的没落,主要是跟不上时代了,不过这跟历史上不少的事件也有关系,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建国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未完待续……)i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