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中书舍人

哼哈大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日月当空照中华最新章节!

    对崇祯银元的发行,崇祯皇帝是很有信心的,毕竟后世满清朝廷在灭亡之前发行的银元,当一两的银元含银之后七钱二分,也一样通行无阻。

    就是后来民国以后发行的银元,不管是袁大头、孙小头,壹圆面值的银币,含银量也没有超过八成的,也没有引发什么信誉或者其他流通问题。而这也正是如今这位拥有后世阅历的崇祯皇帝的信心所在。

    但是发行银元,在大明的历史上,乃至在华夏的历史上,毕竟是头一遭,肯定要先试行一段时间,不能一上来就把宝全都压在上面。

    先投入一百六十万两,兑上铅锡锌等物,铸造二百万枚当一两的银元,试一试,若是没问题,再逐步推开。

    今后不管是朝廷发放官员俸禄、士卒饷银以及收缴赋税,全都可以使用银元结算,既可方面流通,也能为朝廷盈利,绝对是一举多得。

    议定了这个事情之后,崇祯皇帝又跟毕自严等人作了一番交代,让户部与工部携手研究今后采取钢模冲压技术铸造银元的问题。

    因为现在的银元铸造,采用的还是过去传统的钱范浇铸的方法,铸成之后有毛边,需要工匠逐个打磨,这其中就会有误差和损耗,若是采取钢模冲压法的话,误差和损耗就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了。

    毕自严、毕懋良、刘彝鼎等人,听完皇帝的话,自然是惊讶不已,他们没想到皇帝连这个道理都懂,自然是领旨跪辞而去。

    毕自严等人离去之后,李国鐠、徐光启仍然在座,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向皇帝禀报。其中一个就是崇祯元年恩科进士的安排。

    新科进士们在殿试以后,唯有一甲三人,即状元史可法、榜眼夏允彝和探花张溥,在发榜的第二天即被授予翰林院的职务,其余二三甲四百余人随后又参加了吏部主持的吏部试,然后根据综合排名予以安排职务。

    如今吏部试已经结束几天了,崇祯皇帝虽然对吏部试之后的具体排名不感兴趣,但是对于新科进士们的职务安排,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考虑的。

    徐光启是具体分管这科会试的阁臣,而首辅李国鐠则是具体分管吏部有关的事务,因此,今日两人联袂,向皇帝汇报有关的安排。

    等徐光启口头禀报完毕的时候,崇祯皇帝也已经看完了具体职务安排的名单,看到沈廷扬、李孟辰、牛金星、李信等人,都是清一色地安排在辽东、登莱一带,有些不解地看着徐光启,说道:“朕近日常常翻看新科进士们在殿试之上的策论,对沈廷扬、牛金星、李信几人颇有印象,如今再看这份名单,这几人全都安排在了蓟辽前线,这是他们自身的意愿,还是吏部按照名次作出的安排?”

    听皇帝说完这话,也看不出皇帝是喜是怒,李国鐠如实回道:“启禀陛下,这次新科进士的安排,遵从陛下的旨意,在吏部排名筛选的同时,也分别征求的新科进士个人的意愿。

    “这几人的安排,当是吏部尊重他们个人意见的结果。陛下天恩,允许今科进士自选职务,臣听闻,诏令一下,群情踊跃,争选边地,皆希望为朝廷建功,为陛下分忧。想来沈廷扬、牛金星、李信等人,也是如此。”

    崇祯皇帝听完,点了点头,心想,这些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物,果真都非一般人啊,如今辽东、登莱都属于抗击后金军队的前线,多少文官武将因为战事不利而罢官或者论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中大臣多数以蓟辽为火坑,即使是升职也不愿调往那里,而这几个人却敢于自荐前往任职,就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些人的不同凡响来了。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说道:“朕听说,自辽事兴起以来,朝官皆以赴边镇任职为危途,其中尤以辽东、登莱为死地,如今这几个新科进士,却主动要求前往辽东和登莱任职,朕观这几人皆非凡品。但凡愿往边地者,吏部皆可以升一级授官任用。

    “至于沈廷扬、牛金星、李信这几人,朕看可先不去边地,暂任他们为内阁和军机处中书舍人,吏部可再选三五人,在文华殿、武英殿当值,熟悉朝廷大政,过些时日放出去任职,或许就能造就一批栋梁之才。”

    听了皇帝这话,李国鐠心说,原来皇帝是这个意思,于是略一沉吟,说道:“如今内阁中书舍人多名,皆任职已久,陛下另选新科进士入值内阁和军机处,充任中书舍人,这些人是否可择优外放任官?”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说道:“这也正是朕的想法,中书舍人在内阁和军机处当值,对朝廷大政最是了解,放为外观,当能体谅朝廷为政之要,爱卿的意见很好。此前任职内阁和军机处的中书舍人,有进士功名者优先选任,无进士功名者,一律赐同进士出身,皆外放为官。”

    崇祯皇帝这么做,不是说他对现在的中书舍人不满意,而是说对于中书舍人的岗位,他有了更满意的人选,那就是新科进士之中的沈廷扬、牛金星等人。

    历史上,沈廷扬就是在崇祯初年以国子监监生的身份选官,以八品官的身份,当上了内阁的中书舍人,并在武英殿当值多年,看崇祯皇帝为辽东粮饷的转运发愁,是以向皇帝提出了开海运的奏疏。崇祯皇帝大喜之下,令沈廷扬前往松江试行,结果大获成功,从此受到崇祯的青睐,以监生身份平步青云。

    如今史可法以状元的身份任职翰林院,暂时也就罢了,其他几个人才,若是不把他们弄到自己的身边待着,绝对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

    等他们这些可塑之才,了解了朝政的问题,明白了皇帝的心意,然后再放出主政一地,肯定会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如今在京师会同馆里等候分派官职的新科进士们,相互之间都已经很熟悉了,从三月底贡院的会试结束以来,期间经过了殿试,经过了吏部的考试,先后两个月的时间朝夕相处,本来天南地北、互不相识的青年俊杰们,也都混成了亲如手足的好兄弟。

    这种进士间同年之谊,与后世的同学之情,本质是并无多大的不同,毕竟说起来,都是经过了殿试的天子门生嘛,相互之间的情谊反而更有了一层神圣的意味。

    如今二三甲进士的最新综合排名,已经出来了。人人的心里,对自己的未来,也都有了底数。

    史可法虽然已经领受了翰林院的职务,成了如今人人羡慕的翰林,但是他本人的心里,却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安排。

    因为翰林院并没有多少实际的事情可干,主要的职责任务,就是为前几朝的皇帝,编写实录,要么就是根据内阁的意思,起草各种朝廷的文书,所以主要从事的就是文字工作,而不是自己一开始想象的那样,上为皇帝分忧,下为百姓造福。

    是以,每当与李孟辰、牛金星、李信等人再碰头聚会,都会有点郁郁寡欢,因为这几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选官,李信、牛金星选择去辽东,李孟辰选择去登莱,并且相互约定以平辽为志愿,更是令史可法羡慕不已。

    然而很快,史可法对这几个人的羡慕,就变成了“同病相怜”了。

    崇祯皇帝对礼部和吏部的安排,并没有做大的改动,不过是把沈廷扬等人提溜出来,放在了内阁和军机处中书舍人的位置上罢了,其他的大面上的安排仍然照旧。

    所以很快,朝廷对于新科进士的安排,就公布出来了,自然很快就传到了新科进士们集中居住的会同馆,沈廷扬、李孟辰、牛金星、李信这几个原本选择了辽东和登莱的人,自然是大吃一惊,本来以为十拿九稳,没有什么人竞争的位置,居然落空了。

    好在随后不久,这几人都被吏部尚书成基命叫了过去,一方面内阁和军机处中书舍人的职位,虽然级别不高,但是位置却很重要,毕竟是在皇帝和阁臣身边任职的,成基命把新科进士新晋的中书舍人们,叫到一起,类似于先行培训一番。

    另一方面,也说了临时将他们改授为中书舍人的原因,告诉他们这是皇帝的钦点,同时告诫他们不可辜负皇帝和朝廷的信重。

    李信等人心中虽然有点遗憾,但是能够到皇帝和阁臣的身边任职,而且是皇帝的钦点,之前的那点遗憾,自然很快也就消散无踪了。

    接下来,分别受领了职务的新科进士们,很快各分东西,有去江南的,有去九边的,有留京师的,相互之间的聚会与话别,不断地在京师和通州驿官上演着。

    而新授中书舍人的这批人,则被皇帝放了一个月的假,愿意回乡探亲的可以回乡,愿意留在京师的也可以留在京师,总之一个月之后,必须正式入职。

    与众人纷纷选择回乡探亲的做法不一样,沈廷扬、李信、牛金星、李孟辰等人,则不约而同地选择留在京师,并在京畿、蓟辽等地游历。

    因为自从他们上京赶考以来,京畿周边接二连三出现的新生事物,实在是令他们大开眼界,之前没有官身,想去那里游历都不方便,如今有了新科进士、内阁和军机处中书舍人的官方身份,想去哪里都方便许多。

    不甘闲置的史可法,也以翰林院修撰的身份,上了自己的第一份奏疏,请求皇帝恩准翰林院的新科翰林们、内阁中书舍人们,与留在京师六部观政的其他新科进士们一样,可以到京畿周边观政采风,了解军政民情,为今后的履职尽责做准备。

    史可法的奏疏头一天递进去,第二天就批复回来了。皇帝当然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