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复仇(2)

千里明月2016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诈尸客最新章节!

    那伙计转头瞅了眼外面,冲我笑道:“是黄老爷家门口的那个灯吗?他呀,早不在这儿住了。”

    我心下一沉,呵呵了两声,又道:“那搬哪儿去了,这地方,这楼房不是挺好吗?”

    伙计道:“好是好,日本人一来,全家都跑了……”

    我心下一沉:“跑了?跑哪儿去了?”

    那伙计道:“重庆呗,老爷子,当兵的儿子,还有开钱埔的那个女儿女婿,十多口子人呢,光汽车就来了三辆,还有马车。”

    这他娘的,我们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来到济南府,而三麻子的仇家一翅膀又刮到千里之外去了。

    “不过,”那伙计瞅瞅窗外,冲我小声道,“他那个原本在市政府的儿子留下来了……”

    我闻听,心头猛地一振,忙问:“他留下来干啥?难道不怕鬼子杀了他?”

    “切,”那伙计一撇嘴,道,“人家现在是济南府的警察局副局长了,鬼子眼里的大红人,我听说他太太跟日本人,嘿嘿……”

    伙计说着朝我挤了挤眼,刚要再说啥,忽听下面有人在叫,伙计忙冲我打了个招呼,匆匆地出了屋。

    我坐在椅子上皱眉捋了捋思路,觉得这是一个重大情报,必须尽快向三麻子汇报一下,至于下一步该怎么行动,由他定夺了。

    我草草夹了几筷子鱼,喝了杯热乎的老酒,便下楼结了帐,乘黄包车返回了“雅科夫”宾馆。

    来到二楼房间,那个契科夫也在,正和三麻子在说着什么,见我进来,彼此点了下头,出去了。

    我回头瞥了眼契科夫的背影,心想,难道今晚三麻子又要找女人?这活偶尔干干行,天天这么造就真抗不住了,那些个白俄娘们,真特么疯呀,一屁股能把你砸个半死。

    “探听的怎样?”三麻子坐在椅子上,冲我问道。

    我转过头,走到床边坐下,详细地汇报了情况,说是详细,其实是把那酒馆伙计的原话复述了一遍而已。

    三麻子听完,皱眉道:“跑重庆去了?”

    “是啊,那伙计说只他那个原来在政府里的儿子留在这儿。”我重复道。

    三麻子眯眼不吭声了。他在想心事,我也不便打扰,就去了卫生间。

    等我洗漱出来,三麻子似乎想好了计策,对我道:“郭子,这事还得你出去跑啊。”

    我一愣:“还跑啥?去重庆?”

    三麻子摇了摇头:“那么远,咱怎么去,不急,还是先把这个黄金宝拾掇了吧,一个一个挨着收拾,反正咱有的是时间。”

    他说的黄金宝,应该就是黄福贵留在本地的二儿子。但人家现在是伪警察局的副局长,有枪有势的,我们也近不了他的边呀。再说他长啥模样,家住哪儿,都是未知数。

    “所以,你要把这事搞清楚,”三麻子道,“为了方便起见,我让契科夫找了一个白俄摄影师,等会让他过来,给咱俩拍个照,让契科夫把良民证办出来。这样,在街上就不怕鬼子查了。”

    三麻子要我去打听黄金宝家的住址和出行规律,这事也许并不难,但总的费番周折。

    下午,契科夫带着人来房间给我和三麻子拍了照片,晚上就把良民证送过来了。也不知他们是通过啥关系搞到的,或者是假证?

    三麻子告诉我,从今以后,起码在济南府的这段时间里,我不姓郭了,改姓马,叫“马猴子”,家是青州马家村的。

    他叫马天宇,也是马家村的,跟我是叔侄关系。来济南是做买卖的。

    我靠,这名起的,一听我就是个阿猫阿狗式的小人物,而他的名字则高端大气上档次,牛逼闪闪放光彩。

    我嫌这名太难听,想跟他换换,实在不行叫“马大哈”也比猴子这名好听呀,关键是,我油头粉面,西服革履的,乍看绝对是个有地位有身份的富家少爷,起码也是上过洋学堂的,可这名字,对外根本拿不出手呀。

    但三麻子一瞪眼,骂道:“这都是有籍可查的,哪敢随便改,就这么叫着吧。”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三麻子又让我换上原来的那身破烂黑袄裤,去市区纬三路警察局那片儿溜达探听黄金宝的消息。

    这次,不充有钱人了,假装是个乡巴佬。这妆扮和身份,跟良民证上的名字到般配。

    我一路打听着来到伪警察局附近,远远望见警察局门口站着四五个背着枪的警察在晃动,院门西侧还有个岗楼子。

    我这身份也不敢靠近呀,当然也是做贼心虚。

    就沿街溜达到一个在街边摆摊卖干果的小贩前,先买了半斤瓜子磕着,蹲在他旁边,看着院门口进进出出的车辆和警察,跟那小贩闲聊了起来。

    那小贩约五十多岁的样子,一口大黄牙,戴着磨没了毛的狗皮帽子,黑棉袄也都露出了棉花,不过他很健谈,大约小贩都这样吧,要不做不了买卖。

    据他说,这警察局刚成立还不到俩月,现在正是招兵买马的时候,所以里面很忙。

    我不想听这些,只想搞到那个叫黄金宝的副局长的底细。

    为了不使他烦,便又买了他半斤大枣,吃着,听他神侃。

    而小贩一见财神爷在此,话匣子也打开了,就把自己所知道的姓黄的副局长的情况和盘托了出来。

    说那黄局长(副)能从民国政府的一个科长腰身变成日本人成立的济南警察副局长,全是他太太的本事。

    他太太今年三十多岁,上过燕京大学,会三国语言,其中就会日本话。人长得又漂亮,穿着旗袍走在大街上,那叫一个馋人,胸前俩大奶晃着,两半西瓜形的屁股还一扭一扭的,男人想不看都不行。

    小贩说到这儿,咕咚吞了口口水,用脏兮兮的棉袄袖子擦了下沾满白沫的嘴角,又继续说道:“他太太叫谢安娜,据说曾去过日本,跟一个叫章昭一男的日本人挺熟,而日本人一打中国,这个章昭一男恰好就跟着部队来了济南府,两人不知咋的又碰上了面,于是就热乎上了,嘿嘿……”

    小贩说完,嘿嘿笑着,眼就眯成了一条缝,看来他也是个好色之徒。

    我们正说这话,忽见从东面驶来一辆小轿车,忙抬头细瞅。

    那轿车在摊前戛然停住,随着车窗玻璃摇下,一颗脑袋伸了出来,冲小贩喊道:“老头,一斤瓜子。”

    小贩忙应一声,忙活起来。

    那轿车里的脑袋又缩了进去,但其面目我已看清,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长得挺精神的,白面皮,高鼻梁,还戴着个眼镜,一看就是有学问的人。

    那小贩包好了瓜子,颠颠地跑过去,递进了车里。

    那青年道:“等一块算账……”

    话没落,车子就往前滑去,响了声喇叭,径直进了警察局的大门。

    这人,挺牛逼呀!

    “呸!”小贩坐回到马扎子上,朝地上吐了口唾沫,愤愤地道,“啥玩意。”

    这可能是那青年经常来买瓜子赊着帐的原因吧。

    我好奇地问:“大爷,这人是干啥的?他买你东西,通常不给你钱?”

    小贩道:“二混子一个,给那个王八局长开车的……”

    咦?我心头一亮:给黄金宝开车?

    这应该是个突破口,不由兴奋起来,忙又买了小贩一斤核桃,继续听他讲‘故事’,当然是王八局长和那司机的事。

    小贩可能对黄金宝的家事了解的不多,就说起了买瓜子那青年的恶事。

    说他忒不是个东西,年轻轻的不学好,在这儿上学的时候就跟“怡红楼”的一个窑姐勾搭上了,为此他爹还差点跟他断了父子关系……

    我娘,我又是猛地一愣,这,这不就是宋郎中他儿子狗蛋吗?

    我忙问道:“那,他叫啥,家哪儿的,也太不地道了,年轻轻的不学好。”

    我说完这话,自己也脸红起来,彼此彼此,乌鸦别嫌猪黑。唰唰嘴皮子充个好青年而已。

    小贩一撇嘴,道:“姓宋,叫啥小宝,家是郊区宋家庄的,纯杀才一个。”

    宋小宝,荷花的儿子,给三麻子的仇人黄金宝开车。我记住了!

    回到宾馆后,我把这一重要情报跟三麻子说了。

    三麻子眼睛一亮,问我确定那司机是宋郎中的儿子吗?

    我突然多了个心眼,何不趁此机会再去荷花家跟她见个面,倾诉一下衷肠呢。

    便假装迟疑地道:“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听那个郎中说,他有个儿子,叫小宝,在济南府给一个啥局长当差……要不,我去他家问问吧?”

    “不行,”三麻子一口回绝,“咱的行踪,绝不能让任何人知晓。”

    狗屁,那个叫阿云的还知道呢。我心里这么说,但不敢反驳他,只好问道:“那咱咋办?咱也没法接近他们呀。接近不了,就没法杀死你那个仇人。”

    三麻子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实他若出面,凭他的能耐,肯定用不了几天就能把宋小宝俘虏,可就怕那家伙嘴不严,万一跟黄金宝说漏了嘴,就完了。

    三麻子斟酌再三,最后还是松动了他坚持的想法,决定让我回宋家庄,找郎中核实一下他儿子是不是就是那个给警察局长开车的宋小宝,若是,就啥也别再问,直接回来就行,他自有计谋。若那司机不是郎中的儿子,再另想办法。

    我一听,心里暗暗窃喜,麻子,你千算计,万思量,还是被我骗了,呵呵。

    第二天,我又穿着那身破衣服,挑着从街头小贩那儿买来的箩筐,假装做买卖的,买了些点心,来到了城门口。

    幸好,把守城门的那个伪军小头目没认出我,再说当时我坐在车子里围着被褥,擦着朱砂的,他也没敢细看,就这么的,我一路畅通无阻地到了宋家庄村口。

    先把担子找个地方藏起来,然后提着点心来到了宋郎中家。

    也是真巧,宋郎中外出给人看病去了,只荷花自己在家。

    一见是我,先是一愣,继而泪水咕咕地从眼角流了下来。

    我也是悲感交集,拥着她进了里屋,搂抱在一起亲了一会,互诉了思念之苦。

    荷花抽泣着问我今天来是要带她走吗?

    我不敢答应,只说事还没办完,过几天再回来接她。

    我们三抱两亲,就都有了感觉,可她家来往的人多,也不敢关起门来做呀。

    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我就让她干脆锁了门,去村外找个隐蔽的地方好好说说话。

    情浓中的男女是啥事也都敢做的。

    于是,她锁了门,我们一前一后地出了村,向不远处的一片场院走去。

    那场院是乡民农忙时节收庄家打谷子的地方,密密麻麻垛了很多草垛,人进去,若不特意来找,谁也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