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中平二年岁末的十三个片段(七)

剑花如梦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三国之最强皇帝最新章节!

    第九十四章中平二年岁末的十三个片段(七)

    涿郡,涿县,城南,尚贤里。

    尚贤里乃是刘氏宗族聚居之所,这一支刘姓,据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虽说在宗谱方面的记载,并不连贯,但在涿县地面上,亦是繁衍生息了两百多年的大族。故而,至少在涿郡,这一支刘姓汉室宗亲的身份,还是为众人所认可的。

    涿县刘氏虽称不上是世家阀族,但本家的子弟也有不少人在郡中担任各级官吏,也算是一方豪强。

    然而,一个宗族繁衍了两百多年后,亲缘关系难免会减弱许多,虽然大家同住一里,同姓一个刘姓,但是叙起宗谱来,很多人之间,已经是同出于一个曾祖曾曾祖的亲属了。在古代,同宗亲属之间,一旦出了五服,亲缘关系就基本已经十分淡薄了,无论是在赡养义务、过继承嗣,还是在罪责牵连方面,都已经脱离了关联。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同姓刘氏,但尚贤里的刘姓居民,未必各个都有义务去帮助另一家刘姓居民。

    当然,刘备少年时代的贫寒,也不尽然是出自这个缘故。就算是没出五服的亲属,照样也有自私与势力之辈。刘备的祖父不过做了一任县令,父亲更是未曾出仕,在旁人眼里,这样的家庭,实在没有什么势力可言,根本用不着巴结亲热。再加上刘备的父亲去世得早,导致家业日渐凋零,因此,在同宗亲属眼中,刘备一家,孤儿寡母,更是成了令他们避之不及的厌物。在这种世态炎凉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刘备,其“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大概跟少年时代的遭遇是分不开的。

    “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旦你发达了,自然会有那千方百计攀关系的人。出了五服又如何?大家同姓同宗,“五百年前是一家”哩!

    而今,刘备官至巨鹿屯田都尉署右部长史,级别相当于郡丞,这对族中子弟大多在郡县当中担任属吏的涿县刘氏来说,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官职了。

    更何况,刘备此次仕官,全凭卢植一手提拔。卢植是何等人物?那可是当朝的司徒公啊!如此一来,刘备算是正式成为了卢植的门生故吏,前途岂同小可?

    因此,当听说刘备年底要回乡省亲的消息后,尚贤里立刻沸腾了起来,刘氏几个分支的族长,不约而同的聚在了一起,商议如何接待回乡省亲的刘备。

    然而,就在族中的长老们尚在商议的时候,尚贤里外,一队人马正从大路上,缓缓的向尚贤里行来。

    “唉,此次离家,虽然不足两载,可是故乡的风物,如今看在眼里,竟似生疏了许多……”刘备在马上喃喃自语道:“宦海倦旅啊!”

    很快,刘备又摇了摇头,自嘲的一笑:“此番蒙卢师看重,举用为官,就该尽心王事,上报国家,下报卢师,岂能以家身为念?”

    眼见桑梓在望,刘备轻拍了一下坐骑,正欲纵马疾驰,快速赶回家中,然而,很快他就拉住了马缰,再次放缓了速度。

    “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怯吗?说起来还真实奇怪,上次离家求学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种感觉呢?”

    行走间,刘备一行已经到了里门口,监门刘福见他们一个个都骑着高头大马,料想非是等闲之辈,赶忙迎了出来。待看清刘备的容貌后,刘福惊呼一声:“原来是玄德!”

    刘备跳下马来,拱手向刘福施礼,道:“德嗣叔,一别两载,身体可还无恙?”

    刘福忙不迭的还礼,道:“当不起,当不起,玄德如今已经是贵人了,如何当得!”

    “德嗣叔说得哪里话,无论我做没做官,德嗣叔都是长辈,我又岂能失礼?”刘备笑道。

    “玄德啊,你回来也不遣人通知一声,也好让族中有个准备,为你接风洗尘。如今诸事仓猝,只怕怠慢了玄德你啊!”刘福一边把刘备一行让进去,一边说道。

    “不妨事,刘备何德何能,敢劳烦族中亲眷?待我回家见过母亲之后,再一家家登门拜访。”

    “这可当不得,当不得!”

    与刘德闲叙了几句话后,刘备因思念母亲,告了一声罪,便急匆匆的向家行去。而刘德则飞也似的朝着里中的刘氏宗祠奔去,将刘备到来的消息,告知几位族长。

    刘备走到自家巷口,远远的就看见母亲正倚着门框,朝自己这边张望。刘备见状,心中一酸,赶忙快步奔到母亲面前,拜倒在地上,语调中带着几分哭腔,道:“不孝儿刘备回来了,拜见阿母!”

    刘母拍着刘备的脊背,也忍不住泪水直流,道:“前几天就听说你要回来,阿母日思夜想,天天倚门悬望,终于把我儿给盼回来了!”

    刘备扶着母亲,进了大门,来到屋中。屋子里面,依旧是刘备离家之前的旧模样,各种家具陈设,破旧不堪,地上摆着纺车、鞋耙,篓中尚有半篓编好的草鞋。

    刘备看得辛酸,道:“阿母,我不是让人给你送钱了吗?你又何必还这么辛苦操劳?”

    刘母摇了摇头,道:“阿母辛苦惯了,整日里若是不做活,还有什么可干的?不早就闷死了!再说了,你如今虽然有了一官半职,但俸禄毕竟有限,你又喜欢结交朋友,花钱如流水一般,哪里存得住?这些钱啊,阿母得替你攒着,到时候好拿出来给你聘一房媳妇。你的年纪也不小了,该到成婚的时候了!”

    “阿母,我这次来,就是想接你到儿子任上,好让儿子每日都在你身边,好好尽一尽孝心!”

    谁知刘母听了,却一个劲的摇头,道:“阿母在家挺好的,虽然你不在家,但是有亲戚邻里照应,阿母也不觉着孤单。若是跟你去了,人生地不熟的,阿母每日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你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个正经的官职,就应该专心奉公,怎能因阿母而分心?”

    刘备见一时说服不了母亲,只得作罢,转而命随从杀鸡煮黍,准备午饭。

    “还是我来罢,你身边都是些粗汉,舞刀弄枪在行,哪里懂得做饭?”刘母正准备亲自动手,却听得院门口一阵喧哗,几名老者在众人的拥簇下,进到了院中。

    “原来是三丈、四丈、九丈来了。”刘母在屋门口望了一眼,道:“玄德,还不去拜见族中的长老?”

    “丈”是对老者的尊称,而“三”、“四”、“九”之数,则是按照族中的排辈来称呼的。三位老者正是涿县刘氏三个不同分支的现任族长。

    刘备整了整衣冠,迈步出了屋子,与几位族长见礼。为首的刘三丈笑呵呵的扶起了刘备,道:“我涿县刘氏能出玄德这样的俊才之士,实在是祖宗庇佑,宗族之幸啊!”

    “是啊,是啊,玄德自幼就有贵人之相,非常人可比,如今果然是一展骏足,腾达有期啊!”刘四丈亦附和道。

    那边刘九丈一指院中东南角上的桑树,道:“昔日有相士言道,此树非凡,当出贵人。如今看来,相士所言不虚啊!”

    刘备听了,表面上谦逊不已,心里则冷笑连连。当初自己未曾发达的时候,三位族长何曾拿正眼瞧过自己?那刘九丈说起来,是本支的族长,按理来说,本支中若有孤儿寡母,生活难以支撑的,就该由他牵头,赈济救助。可是,刘备母子窘困十数年,却从未见刘九丈伸过一次手,拉他们一把。

    甚至,当后来刘备不得已走上“【黑】【道】”的时候,几位族长还深以此为耻,告诫族中子弟,万万不可学刘备那样,自甘堕落,去做“狡猾之徒”的首领,整日里不务正业。

    至今,刘备还清楚的记得,同族的亲属是怎么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长道短的。刘备平日里大多数时候都待在外面,眼不见心不烦,而这种种压力,就要由家中的母亲来独自承受。对此,刘备一直难以释怀。

    不过,刘备毕竟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辈。更何况,对方如今对他满口的恭维奉承,如此低声下气的态度,即便只是出于趋炎附势之心,但也足以出一口当日的恶气了。

    “诸位亲长,我今日刚刚到家,仓促之间,招待不周,还请诸位亲长见谅。我已命家仆杀鸡煮黍,诸位亲长不要嫌弃,用一餐便饭如何?”刘备谦让道。

    “不必,不必。玄德啊,我等已在宗祠中备下了酒宴,为玄德接风洗尘,还望玄德不要推拒!”刘三丈殷勤劝道。

    宗祠在古代,除了作为祭祀场所外,有时也会充当宗族聚会的场地,不过,也不是随随便便,任何聚会都能在宗祠中举办的。因此,刘三丈等人在宗祠设宴,款待刘备,已经算是相当高的规格了。

    刘备屈沉十数年,等得就是扬眉吐气的这一天。因此,刘备丝毫没有推拒的意思,只在嘴上谦让几句之后,便与三位族长一起,来到了宗祠当中。

    进了宗祠,刘备率先拜祭了祖宗,紧接着便去拜祭自己的父祖。这时,刘备才发现,自己父祖的排位,也被从旁边的厢房,移到了正堂当中。

    刘备见了,慨然之余,又不由得悲喜交加。同时,他心里暗下决心,更加坚定了出人头地的念头。

    随后的宴席,除了三位族长外,还有不少族中有头面的人参与。众人无一不是谀词如潮,奉承刘备,而刘备在高兴之余,也不敢太过肆意欢喜,他面带微笑,礼数周全的一一应对,总算没有在族人面前落下话柄。

    宴罢,刘备回到家中,略略醒了醒酒,便重整装容,备了一份厚礼,命随从挑着,前去拜访族叔刘元起。

    对刘备而言,在所有的亲族当中,唯一与自己有恩情的,便是这位族叔了。

    当年刘备之所以能够有能力外出求学,全靠刘元起的资助,而且,这还不是普通的资助,而是跟刘元起的亲生儿子一个待遇。对此,刘元起的妻子很是不满,可刘元起却认为刘备“非常人也”,执意如此。

    见了刘元起,刘备二话不说,先行大礼拜见。刘元起赶忙上前将刘备扶起来,道:“玄德能有今日,也算我当初没有看错人,你父祖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如今,刘元起的妻子哪还敢看不起刘备?见了刘备送来的厚礼,她更是眉开眼笑,热情不已。

    叔侄两人闲叙了一阵子之后,刘备问道:“怎么不见德然弟?”

    刘备口中的德然弟,说的就是刘元起的儿子刘毓刘德然,当日曾与刘备一道外出求学,也算是卢植的弟子。

    “德然在县中任簿曹书佐,这会还没回来呢。”刘元起答道。

    “哦?德然弟终于被选中了吗?当真可喜可贺!”刘备向刘元起拱手称贺,他记得在自己举义兵离开涿县之前,刘毓一直没能被选任为县吏,着实让刘元起头疼不已。

    “说起来,还真是侥天之幸呢!新来的明庭(县令尊称),恰好是德然当日的同学,看在昔日同窗学艺的份上,这才录用了德然。否则,我一无门路,二乏钱财,哪里能办得到!”刘元起叹道。

    刘备闻言,心中也是好奇不已,刘德然的同学,自然也就是他自己的同学,却不知到底是谁?

    “叔父,未知如今的县令是何人?”刘备问道。

    “说起来,你也应该知道,如今的县令,乃是辽西公孙家的子弟,讳瓒,字伯圭。”

    原来是他!刘备心中暗喜。昔日同学之时,刘备就与公孙瓒交情甚笃,以兄事之。奈何分别之后,公孙瓒平步青云,被举为孝廉,随后出任辽东属国长史,带领白马义从,杀得鲜卑、乌丸闻风丧胆,声震塞外。

    而于此同时,刘备却只能带着一帮游侠儿,在涿郡做些上不得台面的勾当。两人之间的差距,可谓是云泥之别。

    如今,两人有机会在涿县再次相会,刘备的内心深处,除了与好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之外,更有一份出人头地之后的自豪感。

    次日,刘备便迫不及待的赶往涿县县衙,拜见公孙瓒。

    两人刚一见面,公孙瓒就热情的给了刘备一个熊抱,然后又狠狠的在刘备的胸口砸了一记,道:“玄德!当日你追击黄巾贼,却不慎全军覆没,一时间音讯全无,传言都说你已经遭遇不测,着实让我伤心了一场。我都恨不能立刻率领数百轻骑,赶往冀州,找寻你的下落。没想到,你因祸得福,反而投到了卢师帐下。这样也好,有卢师照拂,总好过跟着邹靖那个家伙!你在幽州大小十数战,拼死拼活,可邹靖却连个军司马都不舍得给,分明就是看不起你!”

    公孙瓒的嗓门很大,史载他“美姿貌,大音声”,这一番叫嚷,恐怕整个县衙的人都全听到了。刘备见他对邹靖很不客气,甚至直呼其名,一方面为公孙瓒替他打抱不平而感动,另一方面,又怕公孙瓒因此得罪邹靖,惹来祸患,赶忙道:

    “刘备无能,丧师败绩,让伯圭兄担心了!”

    “欸,你我兄弟之间,哪里用得着如此客气!不过,玄德,你打仗的本事也的确差了点,就黄巾贼那种乌合之众,你居然还能中了他们的埋伏,可见侦察一点都没有到位啊!”公孙瓒口无遮拦的教训起了刘备。

    “伯圭兄教训的是。”刘备苦笑一声,跟着公孙瓒进了大堂。

    两人分主宾落座后,公孙瓒一边命人准备酒宴,款待刘备,一边跟刘备闲谈了起来。公孙瓒身为武人,最关切的,当然是战事,于是,他向刘备详细的询问起了当日卢植平定冀州黄巾的战况。

    刘备闻言微囧,当日他只负责安置降卒屯田之事,根本没有参战。好在他毕竟身在冀州,打听到的战况也比公孙瓒听说的要详实许多,所以尚能勉强应付公孙瓒的穷究不舍。

    听完刘备的讲述后,公孙瓒长叹一口气,道:“要不是我当时被鲜卑的贼人给绊住了,非毛遂自荐,去冀州平贼不可。我倒要看看,若是我去了冀州,张宝的人头还会不会落在那个张儁乂的手里!”

    看来公孙瓒对张郃很是不服气啊!刘备心中暗道。

    “唉!错过了讨伐黄巾贼也就罢了,如今我被调任到涿县做县令,连鲜卑都没得打了,整日里都是些鸡毛蒜皮的杂务,实在让人心烦!玄德,你最近可与卢师有过联系?”公孙瓒突然问起了卢植。

    “这……”刘备一时拿不准公孙瓒的意思,其实,自从卢植回朝之后,他与卢植之间,除了寥寥的几封问候的信件外,并无其他往来。可是,在公孙瓒面前,刘备又不想露怯,他只好含混其词的说道:“倒是书信联系过几次,伯圭,你问这个做什么?”

    “想要遂平生所愿,朝中无人可不行啊!玄德,难得卢公与你我有师生之谊,这份人情,可不能白白浪费啊!”公孙瓒一拍大腿,道:“方今四方不靖,正是男儿大显身手之时,奈何你我却没有上阵杀贼的机会!唉!”

    公孙瓒的一句牢骚话,不由得勾起了刘备的忧虑。公孙瓒的家世可比他要高得多,即便如此,依然也有壮志难伸之时。而他,如今唯一的资本,就是卢植的赏识。若是失去了这一点微薄的资本,就算他再怎么努力,恐怕也很难在这个看重世资的世界里混出点名堂来。难道他就只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眼睁睁的看着其他人建功立业吗?

    不!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