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9章 魅力无穷

澹台逍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重生之实现中国梦最新章节!

    音乐的魅力当然不仅仅只是在主题、旋律`、节奏、色彩、曲式结构、调性等,有的时候甚至连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演奏家的风格、录音师的录音技术及爱好,在加上聆听者的素质、阅历、情感、性格等等这些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个整体的音乐。

    单独去分析其中的一个部分其实都是对音乐的肢解。

    结合历史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个性,认真聆听主题的发展变化与对比,让你全身心都得到音乐及音响的感染,让你的思想情感以及情绪都在音乐的体验中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中,你需要了解的东西确实太多了,因为所有你需要了解的一切一切。

    都在建立在你对音乐极大的兴趣上的。

    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又促使你对音乐发生更大的兴趣,前提是你对音乐首先要有一种需要的*,也就是你首先要真正热爱音乐,也就是因为这个前提,你才能进入到这个阶段去认真的学习这些音乐知识。

    进入音乐欣赏的第三阶段,并不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对音乐认识的阶段永不能说结束,进入欣赏音乐的第三阶段,并不意味着要和过去的阶段划清界限。

    其实,这样分析和介绍仅仅只是一个表述上的概念。

    但不管怎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时候我们再来聆听音乐:当那神奇的乐音响起时,我们的心中就会泛起无际的*的浪花,不管是与巴赫交谈还是和马勒神游,抑或是倾听莫扎特的心声。

    总之,音乐就象是情感的源泉。

    这时候已经步入了音乐的殿堂,不管是人生征途的跋涉还是成家立业的拼搏,也不管你是年轻或年迈,落魄或得意,欢乐也罢,忧愁也罢,在音乐的殿堂里,你都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音乐。

    这时候音乐已经不再神秘的了。

    音乐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了。

    音乐所表达的一切也都不再是外表的,也许主题还是那个主题,但“山远水远,你我的心不远”。

    聆听音乐时的内心体验已经有了更深的心潮涌动。

    也就在这个阶段,已经从一个被动的聆听者转变成为一个自由的音乐爱好者了,不会用主题分析曲式结构来约束思绪的自由飞翔,也不会在一个标题下用一个简单的音乐形象来束缚想象力的驰骋和情感的涌动。

    尽管有的时候也需要去分析主题、探究曲式结构什么的,但真正在聆听音乐时你已经确确实实是用情感来体验音乐了。

    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

    内心体验与认知活动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这一发展过程永远是不会停滞不前,对音乐的理解也永远是无止境的。

    说到音乐欣赏,赵卫东不得不想到了相对论的创始人,读过爱因斯坦传记的人,肯定不会忘记这位科学巨匠的另一种生活:他常常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并在美的和谐中触摸宇宙的“神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爱因斯坦从小并不是一个神童,相反,被人们怀疑是“傻子”在小学读书期间,曾被训导主任断言:

    该学生将一事无成。

    而正是这样的学生,日后却成了一位惊动世界的天才科学巨人,这首要先归功于爱因斯坦所生长的良好环境。

    爱因斯坦的母亲波林是位贤妻良母.文化修养很好,喜爱文学,更钟情音乐。

    是个颇有才华的音乐家。

    爱因斯坦幼年时经常躲在家里的楼梯暗处,长久地聆听母亲弹奏优雅的钢琴音乐,当波林的指尖从琴键—上轻轻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便如行云流水般流泻出来,小爱因斯坦被音乐声中的美深深吸引了,恍然置身于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那里的光和影变幻无穷,令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波林是一个极有远见卓识的母亲。

    对孩子们的音乐启蒙教育从很早就开始了。

    爱因斯坦6岁时,母亲开始教他拉小提琴,教他的妹妹玛雅学钢琴。

    稍后,爱因斯坦也开始学习弹钢琴。

    随着时光的流逝,爱国斯坦对音乐渐渐入迷,13岁之后,当他懂得和声和曲式的数学结构,当他体验到演奏莫扎特的奏鸣曲所带来的那种无法比喻的快乐时,音乐就成为他一生的至爱。

    爱因斯坦察觉了音乐内的数学结构。

    认为:

    “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来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末组成。”

    这是何等的奇思联想啊!

    爱因斯坦对变奏曲极感兴趣,在学习演奏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练习各类复杂多变而丰富的音型节奏,培养了他日后攻克科学难题的坚强意志,也奠定了他创造性的思维意识。在他成年后研究相对论的日子里,正是在弹奏了一番钢琴后激发了灵感而解决了难题。

    爱因斯坦对事物有着卓越的直觉能力。

    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直觉能力。

    实则与艺术家的想象有异曲同上之妙。

    他认为大自然是简单、和谐、统一的,他深信宇宙有一种最终的简单性和美。

    因此,他是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自然规律的。

    爱因斯坦本人也十分强调直觉想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对于音乐,爱因斯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是不同的,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表达未知的东西的企求,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可是它们互相补充着,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

    在他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音乐的美是相通的,互补的:科学揭示自然界中未知的东西,而音乐揭示的是人类精神中未知的东西,并且是除音乐之外别的方式无法揭示的东西。

    总之,古典音乐浓缩着“宇宙的和谐”。

    在这里,感受之深,寓意之远,是同美的形式交织在一起的。

    在爱因斯坦看来,这种统一意味着人间最大的幸福。

    倾听那魂牵梦萦的“天籁”之音,琴弦和心弦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和谐的共鸣。

    毫无疑问,音乐是他心灵的天堂。

    他可以随时摒弃人世间的一切喧嚣,自由自在地漫步于美妙的音乐王国,沉浸于浪漫的遐思和深邃的思想之中。爱因斯坦经常把科学的伟大成就称做“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这也许可以用来概括爱因斯坦自己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爱因斯坦对音乐的。

    赵卫东感觉到音乐的无与伦比的魅力。

    虽然前世对音乐的喜欢,但欣赏水平只停留在初级水平,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今生是一定要弥补这个缺憾的。

    虽然,赵卫东也知道音乐欣赏是从音响感知开始,通过听觉直接接触音乐的表层,然而进入感情体验与想象联想,直至深入音乐的里层,理解、认识、领悟作曲家和表演者在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正在沉思的赵卫东被耳边的音乐吸引。

    乐曲缓慢、庄严、肃穆、虔诚。

    原来笪铃君放的音乐是《1812年序曲》。

    这首管弦乐曲作者是柴科夫斯基,作于1882年,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10月应尼古拉·鲁宾斯坦的请求而写的一首大型乐曲,这首乐曲在出版时标有“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的说明。

    该教堂于1812年毁于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中。

    所以此曲是以当年俄罗斯人民反抗侵略。

    保卫祖国最后获得胜利的史实为题材的。

    这部作品于1882年8月20日在博览会广场上首次演出时,曾组织了庞大的乐队(包括一个完整的管弦乐队和另一个军乐队),曲终时,直接由大教堂钟楼的群钟和广场庆典的礼炮轰鸣表现胜利场面,蔚为壮观。

    柴科夫斯基在《1812年序曲》中。

    以它英雄的爱国主义题材和音画般的通俗易懂的标题性,以及形象化的主题发展和灿烂的管弦乐的音响色彩,取得了他自己远远没有想到的被听众所欢迎的效果。

    乐曲开始是序奏。

    首先由弦乐组奏出了按严谨和声结构写成的bE大调、3/4拍子、慢速、庄严的《众赞歌》,它肃穆虔诚,这是俄国人民在国难临头时祈佑于上帝和对和平的向往,既有木管吹出的悲哀呻吟的旋律,又以紧张的三连音相互交替发展。

    成为狼烟四起和人民的激怒呐喊、呼号。

    沉重的低音乐器这时发出了庄严的号召,终于改为4/4拍子矫健的骑兵进行曲,冲破了不祥的气氛,带来了希望:

    它英姿勃勃。

    象征着响应号召的战士踏上征途。

    乐曲的呈示部为e小调、4/4拍子、三部曲式结构,主部音乐以快如旋风的旋律和痉挛似的节奏。

    描写着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

    在主部的展开过程中,出现了bB大调、4/4拍的《马赛曲》,经过变化引伸,以及与主部音乐因素的交织与发展,描写了拿破仑军队的猖狂残暴和抗敌战争的艰苦、激烈。

    副部描写了战争间隙中俄罗斯战士对家乡的思恋和生活情景,它包括两个主题:一个是F大调、4/4拍子、抒情的旋律,刻画了战士的内心世界,另一个主题是be小调、4/4拍子的俄罗斯民歌《踟蹰门侧》为素材的旋律。

    反映了人们在战争中的乐观精神。

    展开部中主部主题与《马赛曲)的音调此起彼伏,交错出现,一直在激战的旋涡中周旋,开始像那辽阔战场的远方弥漫着尘烟,继之又像眼前刀光剑影人仰马翻,风声鹤唳的场面。

    这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恶战。

    再现部略有变化,主部的战争气氛更加激烈。

    副部的两个主题再现后,《马赛曲》更猖獗,但它已是回光返照,一连串下行模进的四音列,犹如声势浩大的追击洪流一泻千里,那排山倒海不可阻挡之势压倒了声嘶力竭的《马赛曲》。

    俄国军队终于胜利了。

    尾声中众赞歌在喧闹的钟声和礼炮的伴随下,变成了辉煌、胜利的凯歌,这是bE大调、2/2拍子的俄国国歌,它与骑兵进行曲用复调的手法相结合,像是凯旋归来的战士行进在凯旋门下、检阅台前。乐曲在欢庆胜利、万民沸腾的节日气氛中结束。

    多么优美动听的乐曲,赵卫东深深的陶醉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