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郚乡赋诗

愚木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三国之应谋天下最新章节!

    第312章 郚乡赋诗

    夤夜,郚乡城一场盛大的饮宴在大学教师食堂举行。

    陶应在食堂居中正位的一张长条桌边坐,桌子的两头分别坐着典韦与黄忠。

    食堂大厅的左右,皆是一色的新式长条饭桌。

    右侧两排依次坐着蔡邕、孔融、陈逸、应劭、杜夔、阮瑀等一些人。

    左侧两排依次坐着郤正、华佗、张奉、曹昂、何晏、黄叙等人。

    与大厅隔着一道屏风,里面摆着几张大圆桌,陶应的几位夫人和蔡琰、何氏、黄忠夫人等会聚一起。

    几轮对饮过后,酒酣耳热,氛围愈加欢畅。

    “汉升兄,我听说涅阳令张仲景是位医术高明之人,黄叙病了这么久,你可曾找他医治过?”

    邀典韦、黄忠又对饮过一杯后,陶应好奇地打问起与黄忠同郡的张仲景来。

    经过华佗、郤正、张奉三人的会诊,加上陶应这个“先知”,已确认黄叙得的是伤寒,而这恰恰是张仲景的强项。

    “涅阳令确名张机,字仲景,但不曾听说行医。”

    黄忠想了想,摇了摇头。

    若真知道张仲景医术高明,能治黄叙的病,黄忠也就不会舍近求远,跑到鲁郡陶应的底盘上来求医。

    “哦,那想必是深藏不露吧!”

    陶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行医在这个时代是贱业,张仲景此时身为涅阳令,估计还有些忌讳,不像十年后出任长沙太守,每周都会选一两天开着衙门专门给人看病搞临床,最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汉升兄,我陶应在南阳的名声不好,你怎会想到来鲁郡求医呢?”

    陶应换了一个话题,借此试探黄忠对他的态度。

    虽说黄忠为了儿子的病可以投效他,但陶应要的是真心,不想挟恩强求,也不想养虎为患。

    “丹阳王在南阳名声不佳,那也只关大姓士族之事,与寒庶百姓无关。”

    陶应杀了阴德,而且在兖州、徐州大肆杀戮大姓豪强,其中很多就与南阳大姓、豪强有姻亲关系,名声自然不会好。

    但黄忠出身寒门,且为了唯一的儿子,哪怕陶应与黄氏有仇,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求上门。

    “为富不仁之辈杀了就杀了,无需在意他们的态度!”

    听着陶应与黄忠之间的对话,喝得有些脸色泛红的典韦瓮声瓮气地冷哼一句,立即举起酒杯,邀陶应对饮。

    “若依俺的意,最好是将天下所有大姓、豪强斩尽杀绝,天下就太平了!”

    陶应举杯,笑眯眯地在典韦杯上碰了一下,又转身与黄忠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恶来,不是所有大姓都为富不仁,也不是所有大姓都家财万贯、田亩千倾,比如故南阳太守羊续,他家之前就穷得揭不开锅!”

    “当然,对哪些虽然不富裕,却同样与我们为敌的大姓,自然不能手软,且一定要斩尽杀绝!”

    如今是争霸天下的特殊时期,陶应绝不会容忍治下有人对他阳奉阴违,德治那是对守德之人的,屠刀一定要落在不安分分子头上。

    “哼,杀心太重,小心反噬!”

    喝得面色红润的蔡邕端着酒杯走了过来,显然听到了陶应刚刚对典韦、黄忠的说辞,瞪着眼睛教训了一句。

    “伯喈先生!”

    看到蔡邕过来,黄忠立即起身离座。

    “先生请坐俺的位子!”

    典韦向来不愿与文士过多搅和,但蔡邕不同,不仅仅名望俱佳,且还是蔡琰的爹,陶应的准丈人,典韦对他很有好感,愿意亲近。

    “汉升、恶来你们坐下,岳丈坐我的位。”

    今日宴饮属于大联欢,不是正式场合,陶应自然拿出晚辈身份,将自己的位子让给蔡邕,他却从旁边又拽过一张无人坐的椅子,在对面坐下。

    如此一来,一张桌子,四人相互对坐,完全可以搓麻将。

    见陶应、蔡邕二人都没有意见,典韦也很自然地坐了下来,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的黄忠也就坐了下来,心中却波涛滚滚,热浪滔滔。

    “丹阳王怪不得能有今日之势,不仅仅靠兵甲之利,还有亘古少有的政通人和!”

    蔡邕自然不是跑来找陶应喝酒的,他不找陶应的麻烦,总感觉不到做丈人的优越。

    “陶重光,你几时娶文姬过门?”

    蔡琰最近半年几乎与陶应形影不离,刚刚又一起出门一个月,在众人眼中,她早就是陶应的女人了,也不再提与卫仲道的婚约,蔡邕也就不再忌讳。

    “卫老二退婚了?”

    以前陶应上杆子占蔡邕的便宜,蔡邕总是拿卫氏搪塞,今日突然态度大变,让陶应为之一怔。

    “还需要他来退婚吗?”

    蔡邕不满地将酒樽磕在桌子上,下颏的胡须无风自动。

    “那等我杀了卫仲道,立即娶文姬进门。”

    陶应明白了蔡邕的心思,眉头一挑,故意做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

    “你……”

    “好,今夜我便与文姬洞房花烛夜!”

    看到蔡邕要发飙,陶应立即改口,一本正经地表态。

    “想得美,你必须明媒正娶!”

    看到陶应服软,蔡邕的火气又降了下去。

    “好,我明日便找个媒人,到岳丈家中下聘。”

    “重光,你看我给你做媒如何?”

    陶应与蔡邕正说着,孔融已端着酒杯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大约四十来岁,身高八尺,稍显消瘦,留有长须,目光炯炯。

    “老师给弟子作伐,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陶应起身快速瞄了一眼孔融身后之人,毕恭毕敬地向孔融施了一礼,这是专为感谢孔融做媒。

    “好,此事包在为师身上!”

    陶应如今掌控三州之地,被朝廷刚刚又敕封为丹阳王,却对孔融态度不变,这让孔融很是欣慰。

    当然,孔融如今的名气,已不仅仅局限在士人之间,随着《泰山周报》刊载孔融的典故,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名气早盖过他先祖孔圣。

    陶应的亲善,加之治下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日新月异,这也是孔融拒绝董卓征辟的原因所在,他留在鲁郡,过得更自在,更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重光,来,为师给你引荐一位贤达!”

    笑颜逐开的孔融拉着陶应的手,将身后之人让了出来。

    “琅邪诸葛玄拜见丹阳王!”

    不待孔融介绍,迎着陶应投来的目光,诸葛玄率先躬身下拜。

    “原来是胤谊先生莅临,久仰久仰!”

    一脸豁然的陶应忙回了一礼,心中却在想着其他人。

    “诸葛玄在这里,他的侄子诸葛瑾、诸葛亮会不会也在这里?”

    诸葛玄起身,快速扫视陶应一眼,见陶应一脸亲和,甚至眸子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火热,心中便有了底。

    “三州皆言陶应知人善用,看来传言不虚!”

    孔融亲自带诸葛玄过来,陶应自然要给足孔融面子。

    “老师,莫怪弟子失礼,之前确不知是胤谊先生当面,弟子罚酒一杯,向胤谊先生赔罪!”

    话说完,陶应就要举杯饮酒,却被不嫌事大的蔡邕阻止。

    “罚酒不显诚意,今日高朋满座,重光不若作首诗来,既当赔礼,又可助兴,诸位觉得若何?”

    酒兴正酣的众人自然纷纷叫好,附和蔡邕的提议。

    “也好!”

    陶应也在兴头上,加之搬运没有什么难度,还能博得人心,自然乐意为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的《将进酒》是陶应的最爱,加之场面合适,在这个时代诵读,更显得气势磅礴。

    “孔文举,蔡伯喈,将进酒,杯莫停。”

    ……

    “陈相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气象不凡,加之稍显醉态的陶应念出,更是让全场之人深情激荡,不能自已。

    ……

    “喝……再喝……”

    蔡琰、糜贞望着已醉得不省人事的陶应,相视无言。

    “贞儿,来让我亲亲……”

    “琰儿,今晚我们就入洞房……”

    ……

    夤夜,陶应醉生梦死,远在幽州的渔阳郡,一场大战已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