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说声对不起,还是直接表达真实的情感

周远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番茄小说网 www.fqxsw.io,最快更新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孩子最新章节!

    在生活中,父母如果发现孩子由于某件事情哭了,如何对待他呢?很多中国父母就会照顾孩子的情绪,说一些让孩子感受安慰的话。其实,这么做并不妥当,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的是,孩子的感受和想象都是正常和可以理解的。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孩子发现哭泣等悲伤的情绪并不是他的标签。这样,孩子很快从引发痛苦的情景中回过身来。

    所以,父母在生活中没有必要保护孩子避免不可逃脱的伤害,重要的是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一次,小狗不小心被飞驰而过的汽车压死了,这可是三岁的儿子帅帅的宝贝疙瘩。帅帅的妈妈开始不想让帅帅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否则,帅帅一定非常伤心难过。于是,她想等弄到一只新的小狗时再告诉他。

    但帅帅的妈妈想了许久,还是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儿子。然后,她一言不发,静静地看帅帅的反映,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帅帅并不想再要一只狗了。

    父母平时不要担心孩子会如何如何,重要的是每天抽点时间,谈谈新发生的事,与孩子一同分享感受。而且,让孩子明白,哭泣等不良感受是面对非常痛苦的情况下作出的正常而健康的处理方式。孩子在游戏或用身体语言表达痛苦时,一定要接受孩子的这种情绪,而且,你不要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加以夸张或渲染,这样,孩子很快会停止表达痛苦的情绪,从而把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

    当父母遭受某种不幸的后果之后,当事人就会说声“对不起”,但父母不会从这句话最简单的话中得到充分的安慰。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无法从简单的“对不起”中获得满足。比如:

    有一家人在海滩游玩的时候,孩子不停地拿铲子玩沙子,直到太阳西下,需要离开的时候,孩子却迟迟不肯离开,怎么办?父母往往把孩子强行从海滩上拉回。

    在路上,父母仅仅以“对不起”来搪塞孩子,孩子似乎不会领情。这时父母应该听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讲一讲把他带离沙滩的感受,问问他,下次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父母如何应该怎么做才好。

    很多情况下,父母盲目给孩子道歉,虽然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但这种不真实的信息会令孩子疑惑。所以,父母不如诚恳地说出事情的真相,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因。当然,你也不要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为你代表强制和束缚。父母应用关切的语言直述胸臆“我不想让那么做,是因为……”这样说出原因时,孩子往往更容易听从,或许再提一个更清晰的要求:“我可以再……”。

    因此,父母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比直接用“对不起”道歉有效得多。你给孩子直接道歉时,就是自我作主地替孩子承担的责任。但父母应当保障孩子的情感表达的权利,让他成为感受的唯一表达者。否则,孩子就会习惯于把自己当成生活中的受害者,常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迁怒于其他人。

    孩子只是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控制能力,但他是自己一切感受和行为的源头。父母应把孩子视作自己感受的主宰者,使孩子渐渐培养出自己良好的性情,找到多种选择,学会控制自己的反映。

    一个叫灿的孩子,非常喜欢摆积木。一次,他摆了一个复杂的漂亮房子,向妈妈炫耀,妈妈借此夸奖了他。整整一天,小家伙都为自己的杰作欢呼。

    由于小家伙把积木摆在一个房间的门口,爸爸下班后,推开门,急匆匆地走过时,灿的漂亮房子一下子倒塌了。

    灿看到自己漂亮的房子被爸爸推掉之后,表情非常沮丧,但却没有当时发作。

    妈妈理解地问灿:“是不是你爸爸应该向你道歉呢?”

    灿出人意料的回答:“不,我可以重摆一下积木,‘造’出更漂亮的房子。”

    妈妈追问说:“但是,你难道不生气吗?”

    “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但我最后发现,生气没有用,不能改变任何事情,或许这不是一件坏事。”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说:“灿,我错了,不该碰倒你的房子。以后,我开门进家一定注意。”

    孩子听了,很高兴,当然,他很满意父亲的回答。

    父母的言行如果造成孩子的强烈情绪时,要想消除伤害承认错误时,父母应简直而直接对他说:“我刚才的做法,的确不应该,以后再也不会做了。”在这个过程中,言语要中肯,不要有感情夸张的话,以便让孩子体会自己真实的感受。同时,自己要倾听并肯定他的情感表达。

    有时,你可能觉得自己十分正确,没有过错,无须道歉什么,但是孩子的不悦,这说明你们之间需要互相沟通一下。比如,你并不后悔把他从海滩拉回来,但孩子就此受了惊吓,如果承认自己的动作太粗鲁,然后倾听孩子讲述的危险和趣味性,你们便可以重建彼此的亲密和信任。

    世间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你的孩子如果受了伤害和惊吓,他的感受就是真实的经历。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彼此进行沟通,澄清事实,重建信任。

    1.父母永远要记住:只做自己的主人,培养温和的心态,珍爱孩子,而不论孩子有什么不良的举动。

    2.你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低落,不敢与你沟通时,你应主动提出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给孩子放下包袱。